高铁网络的完善、私家车的普及,让人们对于交通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,传统的客运大巴似乎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时代了。客运大巴的没落,作为一种趋势,实际已延续多年,相关话题也不是第一次引发讨论。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,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190亿人次,后续每年下降,2019年为130亿人次。
疫情后,公路营运客流更是“腰斩”,2021年全年只有50亿人次。在发展的视角,客运大巴退潮,甚至多地的客运站加速关停,都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在交通领域发生巨变的一个注脚。曾几何时,乘坐长途大巴的糟糕体验,是很多人共同吐槽的话题。应该说,在交通方式变革大潮下,公路营运客流的退潮,是一种有着必然性,也是社会乐于看到的大趋势。
今年2月,已经投运30年的海口汽车东站,拟于2023年4月停止运营。据海南海汽运输集团统计,海口汽车东站周一至周四日均客流量仅五六百人次,即使在节假期也不过1000人次。
同样在2月,湛江市交通局官网显示,在湛江市汽车南站向该局提出停业申请之后,“我局同意该站自2023年3月15日起停止营业”。在湛江汽车南站停运前几个月,由于客源越来越少,公司收入连员工工资都难以保障。
今年的1月1日,广州市的罗冲围客运站因经营原因停止班车发班。仅在2021年一年,广州撤离和关停的客运站就多达十家。而整个广东省关停的客运站则多达42家。
今年3月1日,武汉市黄陂区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告,汉口北客运中心将于2023年3月15日起终止经营。这是武汉继新荣客运站之后,又一停运的客运站。据了解,汉口北客运站停运后,在汉口北客运中心发班的多趟班车将迁移至青年路客运站。
客运站的新出路在哪里?
国家发改委今年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,高铁网将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,这意味着不仅地级市,未来越来越多人口大县也将逐步通高铁。目前,客运行业主要客群已经逐步下沉到县域之间的客流,如果这部分客源也逐步被高铁挤占,未来城市客运站是否会逐步消失?
程世东说:“即使如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普及率,城市客运依然有其生存空间。我国城市的客运,未来虽然不可能再与鼎盛时期相提并论,但依然有特定的生存空间。”在他看来,在现行市场之下,城市客运还需要在多方面调整,才能稳定需求客源,客运“公交化”就是其中的方向之一。
“传统的客运,将旅客集中到汽车站里,必须按照规则进站买票,大大增加了旅客的出行时间。‘公交化’运营之后,购票的话,能不能网上买直接上车,或者像公交那样刷卡?在出发城市,能否多设几个上下车站点,能否紧邻高铁站设置下车站点?另外,‘公交化’以后,下车站不一定只到县城的客运站,沿途较大的村镇或县城中某个便利的公交站点都可成为站点。”
此外,定制客运成为不少相关企业探索的新模式。比如早在2020年,成都东站就引进定制客运,让客运企业开通7座以上小型客车,根据旅客需求通过平台软件进行网络预约,点对点服务。2021年1月,大同新南客运站也推出定制客运,旅客通过“智行山西”微信公众号提前下单预约选择乘车地点,无需进站,即可享受上门接送服务。
2022年8月,交通运输部发布的《班车客运定制服务操作指南》中也明确,可基于已经取得经营许可的道路客运班线,开展定制客运。“‘公交化’和定制客运推广后,未来客运站的功能,可能更集中于停车和检修。”程世东说。
推荐阅读:利用手机免费赚零花钱的方法
———————本文网址———————
https://zmw8899.com/post/447.html